公告
东营信息港(http://www.dongying6.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营新闻资讯 » 风俗 » 正文

东营民间故事

发布时间:2017-11-11 16:34:25
核心提示:  民间故事:  城有四关,而利津独无南关。原来早年河决,利城东南角塌入河中,城南关顿成泽国。侥幸逃出的赵、隆、刘三家,选
   民间故事:
 
  城有四关,而利津独无南关。原来早年河决,利城东南角塌入河中,城南关顿成泽国。侥幸逃出的赵、隆、刘三家,选择一高地另建新庄。为避南关“难关”之忌,取名"三姓庄"。
 
  有一年,新任潘知县夜间登临城楼巡视,见城南村落有隐约灯火,问左右,衙役谎报乃刁民聚众赌博。潘知县怒道:利津地本贫瘠,百姓尤艰,聚赌歪风,岂能不刹!即唤两名衙役,径往三姓庄一探究竟。进村见家家灯火通明,到一户人家隔窗观看,满屋热气蒸腾,一家老小正忙着做豆腐呢,一连看了数家均如此。潘知县会心一笑,打道回府。
 
  次日,潘知县请三姓庄长者到县衙,道:“三姓庄人勤劳本分,精于持家,家家做豆腐谋生,村名改为豆腐巷如何?”豆腐谐音“都福”,村人乐于接受。于是,“豆腐巷”村名沿用至今。
 
  2“望参门”的传说
 
  在利津县明集乡北部有南望参门和北望参门两个村。这里是退海之地,战国时已有人生存,并建有窑厂·盐灶,人们以烧制陶器煮盐谋生。
 
  相传黄河泛滥成灾,淹没了窑群人们被迫远走他乡,这里就渐渐荒芜了。三国时期曹操做了魏国丞相为了富国强民,发动将士屯垦开进了北海沿边。那时这里方圆几百里不见人烟,遍地荒草没人荆棘丛生。曹操的兵马从西到这里开发屯垦,来到这里正逢阴雨连绵,几天不见太阳,不见月亮。将士们转来转去迷失了方向,忽然一个晚上晴了天,有一将军在天上找到北斗星方位才辨清方向。为了以后不再迷失方向。这个将军就叫军士们用荆条茅草搭了一个很高的牌坊在几里外就能看到。也不知这位将军是哪方人他把北斗星叫做“参”(音shen)这个牌坊就叫“望参门”。
 
  后来曹操统一了天下,这里人烟见多,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将军和开垦荒地的军士,就把定居后的村落叫做“望参门”。
 
  民间传说大全:
 
  3“三眼井”的传说
 
  利津城有三眼井街,因有三井分布街南街北而得名。据传,此三井皆通东海龙宫,深不可测。逢月圆,三井同映月,俯身井口,能听龙宫之声。有一年七月十五,月照井中,壁泛异光。高家少爷高贡龄备考,苦思制艺文章,盘桓井侧,似闻人语从井中传出。侧耳细听,原是龙王与众臣讨论会试题目。高贡龄半信半疑,待会试,竟言中,遂中进士。
 
  高家人得知,以为求取功名捷径,众子弟皆在月圆夜趴在井口,屏息听龙宫天机。龙王闻报大怒,施法术迁走一井。故今三眼井,实有二井。此后,月光依旧映二井,只是再也听不到来自龙宫的声音了。
 
  4“鲁班爷显圣修北门”的传说
 
  利津城墙历为土筑,河侵匪毁,屡修屡废。乾隆间,时任知县程士范请帑,调工遣匠,易土为砖。护城河、城墙、炮台、哨楼依次竣工,后建城门,用时三年始成。城东临河,不需瓮城,重点在其他三门。西门“朝京”、南门“迎薰”很快建成,皆瓮城环门,飞阁重檐,气势雄伟。惟有北门,地势复杂,一时无从下手。原来,这北门与别门不同,西门内外只有西街、西关,南门外只有南街、南关,而自大隅首向北依次是前北街、后北街、大北街和北关。城外孟家坦,西北有十三个五股道村,东北有十三个夹河村,村庄稠密。此外,北门还是通往铁门关和京、津的门户。所以,这北门既要修得美观得体,又要坚固实用;既要和南门相互对应,使城内外出人顺畅,又要关内外协调。延请的设计师,均摇头而去。
 
  有一小伙,自称名鱼太阳,自荐修城。监工问其手艺?曰无。让其搬砖运石,言无力。无奈,安排其到伙房听用。鱼太阳不善言语,每日洗碗刷筷。闲时,就地铺一纱布,拿筷子在上面摆弄。人见其怪,均不理睬。一日,程知县督工到北关,转至伙房,见之。正疑惑,忽听其失声喊道:“成了!”循声望去,但见雪白笼布上用红漆竹筷搭起了一座城门模型。程大喜,高呼众人,见者皆称奇。此“城门”造型奇独,别具一格,瓮城乃“倒瓮”状,留有侧门,既方便出入,又不影响防御与观瞻。再喊鱼太阳已无踪影。寻至住处,只床上留黄表纸一张,草书一个“鲁”字。程端详良久,恍然道:“鲁乃鱼、日组成,其非鱼太阳乎?此乃鲁班爷显圣助我也!”不久,按照图形施工的北门“镇海门”建成。鲁班显圣修北门的故事也流传下来
 
  5“双井村”的传说
 
  双井村位于利津老城以北几里处。早先,该村西边有并排着的两口水井。令人奇怪的是,这两口水井相距仅几米,却一口是甜水,一口是咸水。其中有一神奇的传说。
 
  元末明初,利津城北已成了大片的黄河新淤地,各地移民陆续迁来开垦定居。其中赵永宁一家从河南省迁来,虽其选居点地势较高、土质也好,但缺乏水源,吃水须到五里开外的黄河去挑,相当费力。赵家老少下决心挖井找水,先后在附近多处凹地掘地三尺都未见水。赵永宁并不灰心,带领全家继续挖探。当挖到第十眼井时,深度不到两丈,清清的泉水就突突地冒了出来,但舀起一尝,泉水齁咸,不能饮用(此现象俗称海眼,黄河口地区曾出现多处)。由于连累带急,赵永宁竟晕倒在地。
 
  昏迷中的赵永宁朦胧觉得,挖成的水井成了甜水,欲想舀起品尝,突听有人喊道:“不用尝,这水是咸的!”抬头看时,只见对面站着一位红润满面、发须雪白、身穿蓝袍、手持拐杖的老翁。老翁和蔼地笑道:“此乃甜水和咸水双井之地,咸水可熬晒食盐,甜水在咸水井西边五六步之处。这里埋藏的甜水本不让人提取,我怜你举家远来不易、找水心切,怎忍心不让取用?”说完这话,老翁飘然而去。赵永宁醒来后,感到梦中的情景非常奇怪:是不是神灵帮俺一家?于是,就在那咸水井西侧五六步处,连夜挖了起来。
 
  当挖到近两丈深时,底部出现了两个拳头大的泉眼,清清的泉水汩汩涌出,舀起品尝,甘甜无比,透心润腹。但未到天亮,赵永宁因过度兴奋和劳累,竟眼含热泪、面带微笑辞世井边。
 
  东营信息港www.dongying6.com市民报道
 
  因为有了水源,这里后来很快聚成了村落。为纪念赵永宁老人,该村取名“双井村”,沿用至今。
 
  6“李神仙洞”的传说
 
  位于利津县旧城中心地段,大北街南首地下,洞口在李氏家族某房内,传为李神仙以“仙术”建成,故名“李神仙洞”。李神仙名登仙,家居利津城,幼聪敏,及长爱谈玄讲道,精通数学,曾任明朝鸿庐寺序班。清兵入关后弃官回家,或闭门不出,或长期云游四方,言行多玄妙诡秘,人称“李神仙”。清顺治年间秘密建造此洞,传闻与清初白莲教反清复明的活动有关。原洞西通三里庄,北通小王家庄,各长3华里左右。解放前洞身已多处塌塞,不能通行,今存洞首残段,南北走向,长35.06米,宽0.72米,有3个洞口,洞顶土厚2.5米,洞高1.5米,厚0.90米,洞壁为砌砖衬里,洞顶为拱形砖券,洞壁上有多处灯龛。相传,李神仙道术高明,可移山填海。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最出名的是"女儿路"说和"藏军洞"说。
 
  1.女儿路的传说
 
  据传说,李神仙洞是李神仙为他闺女修的一条暗道。东通小街。西通三罩序。相传,李神仙的闺女像她娘,长得十分丑陋,麻子脸、油篓腰、一双尺把长的大脚。这闺女有个姨家住河东小街村,有个表妹名叫桃花。桃花长得如花似玉,百里挑一。表姊妹俩关系好得没法说,不是桃花来,就是丑闺女去,三天不见就想得慌。这么一俊一丑俩姑娘出双入对,自然引起了不少好事者的议论,更有一些张狂后生指指划划地说咸道淡。尤其是每当她俩在东津渡过河时,忽然这个人说:"这么俊的闺女咋找个母夜叉做伴!"忽然那个人又说:"谁要是娶了这母夜叉,甭说别的,就这对大脚,也够受用一辈子了!"丑闺女坐在船上,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直羞得恨不能一头扎到河里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东营民间故事版权与免责声明
东营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